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变的建议》(第1411059号)的答复-j9九游
- 发布时间:2023-08-25 11:26:10
- 编辑: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员
- 来源:办公室
高海燕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帮带效应,联手带动各地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带动各地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我省充分发挥省属企业帮带作用,以项目为纽带,推进省属企业与省内科研院所、制造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印发《关于推进省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省属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印发《推进省属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工作方案》,从科技创新布局、重点项目攻关等六方面指导省属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印发《关于加强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通知》,指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的通知》,支持省内科研院校组建产学研联盟、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推动省属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二、关于校企联合、为制造业优质发展提供源动力
一是实施“兴辽未来工匠”培育计划。启动“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工作,面向龙头企业、领军企业、产教融合企业,每年遴选100名具有潜力的技术骨干,通过“资格推荐 文化考试 技术考核”等方式就读专科、本科或以校企合作项目制方式就读硕士研究生。二是组建市域产教融合体。我省计划建设1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由政府牵头组建实体化运作的理事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多方参与,聚集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资源,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和区域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三是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快推进我省优势产业创新升级,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面向我省“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组建9个由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校牵头,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据产业链分工,明确人才供给“生态位”,搭建人才培养“生态链”,打造产教共生“生态圈”。四是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关于印发“技能辽宁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每季度发布急需紧缺技能人才职业工作目录。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全面推行中国特色新型学徒制培训,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式培训。五是全力支持我省智能制造业领域高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积极举办制造业、数字技术等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在线教育,对入选国家级或省级的高级研修班,给予重点支持和适当的经费资助。六是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智力优势,依托流动站、工作站和省级创新实践基地青年科研人才培育“主战场”,支持装备制造业、数字技术等研究方向博士后在辽开展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装备制造业企事业单位创建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七是提升博士后招收规模和培养质量,着力引进海外优秀博士毕业生来辽从事博士后研究,并留辽创新创业。积极组织申报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积极争取国家海外留学人员回国资助、创业支持等项目,引导海外人才来辽创办企业。八是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资源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智能化制造业方向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招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招聘、猎头、服务外包等措施,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关于长效机制,确保激励措施落地见效
我省作为科教大省,全省普通高校114所,全国排名第10位;中科院驻辽科研单位6家,数量居全国第6位;两院院士57人,数量居全国居第8位。我省围绕做好架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和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从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多个维度推动我省制造业创新发展。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企业当盟主,在制造业方向已构建典型产学研联盟260余家。二是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创新链上的堵点问题,结合企业创新需求,实施“揭榜挂帅”攻关项目200余项。三是促进成果转移转化,聚焦中试环节,认定“辽宁盘锦精细化分工中试基地”等4家典型示范中试基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四是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制定《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规范条件(试行)》。2022年认定三一重型等50个省级智能工厂,沈阳三生制药等102个省级数字化车间。推进5g全连接工厂建设,组织建立5g全连接工厂“种子”项目库。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65个,全省上云企业超过10万户。组织开展2022年省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评选,梳理应用场景超过3000个。推动企业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遴选确定123家为2022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五是出台配套政策,制定印发《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2022年,设立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21亿元,其中智造强省方向15亿元,优质企业培育方向2.5亿元,数字辽宁方向2.5亿元。目前,我省正在修订《管理办法》,围绕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开展央地合作、加快建设三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做强22个重点产业集群等领域,重点支持企业开展工业投资与技术改造,重大技术、工艺、装备攻关,产业基础再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技术创新发展等。
四、关于搭建平台,形成制造业发展新时代
我省正在建立工业和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和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围绕“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和“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要求,打造面向工信管理、企业服务的信息化平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提高企业服务数字化水平,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数字化支持。
五、关于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推动产业链间协同发展
我省制定印发《辽宁省工业重点产业链建设相关方案》,围绕24条工业重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绘制产业链构成图和区域分布图。在产业链配套方面,一是组织申报2022年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拓荆科技“原子层沉积设备(ald)ft-300h”等4个项目获得303万元国家首台(套)保险补贴。沈阳新松机器人“37m棒束自动生产线”等208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费补贴项目通过专家评审,补贴金额约1亿元。二是印发《辽宁省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实施方案》,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深化分工合作、优化供给质量、促进规模拓展、畅通供需循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本地配套能力和水平。沈鼓集团离散型行业整零共同体互联网平台初见规模,核电站常规岛主给水泵液力耦合器等14个关键配套件完成国产化协同攻关。三是组织产业链对接活动。聚焦重点产业链,通过经验交流、产需对接、专题展会等形式开展对接活动,2022年开展了20余次对接活动。
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方面,一是推动项目投资建设。围绕新工厂新产线建设、老旧产线和设备更新改造、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转化、数字化改造升级等方面,建立产业链重点项目库,滚动推进60个重点产业链项目建设。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延伸产业链。培育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850家。三是推动产业数字赋能。进一步加快构建网络体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实现了全省覆盖,二级节点上线运行33个,居全国第二位。“星火•链网”(沈阳)超级节点上线运行。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稳步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强化资金政策支持,持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我省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变。
感谢您对我省制造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省推进智造强省建设有关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7日